三伏天怎么算出来从哪儿开始,三伏天怎么算

运势阁 阅读:3 2023-09-25 18:35:56 评论:0

三伏的日期是从夏至日后数到第3个庚日是初伏,第四个庚日到第五个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为末伏。(每一个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数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间有4个庚日时,中伏为10天,有5个庚日时,中伏为20天。

我国古代习惯用“天干”和“地支”搭配起来记录年、月、日和时辰。天干和地支是我国古代用做记录次序的汉字符号。天干一共有10个,即我们所熟悉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一共有12个,即人们用来记录12属相的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把10个天干和12个地支按顺序一一搭配起来循环使用,共可不重复地搭配60对,例如甲子、乙丑、丙寅等等,最后一对是癸亥。然后再从头来,循环使用。

如果夏至当天就是个庚日,那么这年入伏的时间就早,例如2000年和2002年就是这种情况,在7月11日就入伏了。如果赶上夏至的前一天是庚日,夏至后的第一个庚日离夏至最远,那么这年入伏的时间就晚,例如2006年和2004年就是这种情况。

顺便说说每年中伏的天数为何不固定。初伏(头伏)的天数是指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到第四个庚日这10天;中伏的天数是指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到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的这段时间(10天或20天)。末伏的天数是指立秋后第一个庚日到第二个庚日的10天。由于天干共10个,每隔10天就有一个庚日,所以初伏和末伏的时间固定为10天。但中伏的时间就不固定了,有的年份是10天,有的年份是20天。因为庚日每10天出现一次,而一年为365天或366天,不是10的整倍数,所以庚日每年出现的日期是不相同的。从夏至到立秋这47天内,可能有4个庚日,也可能有5个庚日。如果有4个庚日,中伏就是10天;如果有5个庚日,则中伏从夏至后的第四个庚日起,经第五个庚日,到立秋后的第一个庚日,便为20天了。

三伏天怎么算

相对的“三九”就没有这么复杂了。入九的时间是非常固定的,规定为冬至这一天为初九的首日,非常容易记忆。

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