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疏什么意思,中华民族故事:二疏辞官
不论古今中外,因为自身的才学和奋斗而出人头地、身居高位者,处在庙堂高处,其心态和行为总可能发生改变。自古以来的清官和污吏为后人展现出的不同价值观和人生选择,就颇能令人深思。今天的民族故事要为你讲述的,是两位古代贤哲身居高位而头脑清醒,不慕权势而激流勇退的故事。
疏广,字仲翁,他是西汉宣帝时的着名学者,博学多才,对《春秋》、《论语》等尤有研究。在踏上仕途之前,他曾在家中设帐授徒,不少人从很远的地方赶来,投奔到他的门下。汉宣帝得知疏广学识渊博,把他征召进京,任命他为博士、太中大夫。过了几年,汉宣帝册立了皇太子,又让疏广担任太子太傅,负责指导太子读书。
疏广有个侄子,名叫疏受。疏受也是个很有学识才华的人,品行也受时人的称道。他先被荐举为太子家令,不久又因举止得体、行为端正受到宣帝的赞扬,升任为太子少傅,和疏广共同辅佐子。
疏广和疏受叔侄声名显赫,被人们称为“二疏”。太子每次上朝,疏广、疏受总是一个在前,一个在后,随从前往。朝廷中的官员见他俩如此兢兢业业,而太子在他俩的教导下也逐步成长,都称慕不已。
当时的太子是许皇后所生,许皇后的父亲许伯在朝中很有权势。有一次,许伯对汉宜帝说:“皇上,太子年纪尚幼,虽有‘二疏’教他读书,但安全堪忧。我想可否让我弟弟、中郎将许舜去太子宫中监护太子。”
汉宣帝拿不定主意,征求疏广的意见。疏广说:“太子所交往的人物必须是天下的俊杰,这样才能学到将来治理天下的本领。如果让外祖父家的人对他进行监护,势必减少太子接近天下俊杰的机会。这对太子没有好处,只有坏处。因此,臣认为太子有太子太傅和太子少傅辅佐已经足够,不必另行派人监护。”
丞相魏相昕了,说:“疏广所说的话,不是我所能想到的。但他说的确实很有道理,望陛下听从他的意见。”汉宣帝也认为疏广说得很对,便没有接受许伯的建议。从此以后,汉宣帝对疏广更加器重,也经常对疏广加以赏赐。
这样过了五年,太子已十二岁了,通晓了《论语》、《孝经》等经典。疏广对疏受说:“人生应该知足,知足者常乐便不会遭到屈辱;人生应该适可而止,适可而止就不会遇到危险。现在太子已经长成,我们应该功成身退,辞去高宫,告老还乡,以终天年。不然的话,将卷入宫中复杂的权力斗争,将来就后悔莫及了。你认为怎么样?”
疏受认为疏广说得很有道理,说:“你说怎样办就怎样办,我听你的。”于是,疏广和疏受处处装出年老体衰、力不从心的样子。过了几个月,两人都向汉宣帝说自己年老多病,已无力再教导太子,要求辞官还乡。
汉宣帝见他俩确已年老,便答应了。为表彰他俩教导太子有功,每人赏赐黄金二十斤;皇太子为报师恩,又另外赠送给他们黄金五十斤。疏广、疏受离京回乡时,平时跟他俩相处得很好的众多官员以及朋友、同乡等纷纷前来送行,他们都感叹地说:“这叔侄俩,真是当世的贤人呀!”
后来,“二疏辞官”这一典故,用来称颂官员能够不慕荣华富贵,及时辞官归隐。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