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藏族宗教信仰形成了什么习俗,藏族的宗教与他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呢?藏族信什么教呢?下面是有关藏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的相关文章,快来看看吧!
藏族的宗教信仰是什么
藏族的宗教信仰
1、苯教:
苯(ben)是藏文古词,“念诵”之意。苯教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笃苯、洽苯、觉苯。苯教“唯镇鬼怪、上祀天神、中兴人宅”。认为有地方神、家神、战神、舅神等诸神祇存在,人死可为鬼神,鬼神殁灭可转而为人。鬼神可主宰活人生命。只有神可解除鬼的危害,因此杀牲祭祀、祈福、禳解等成为苯教的特点。据载苯教法事非常之多,有360种禳祓法、8.4万种观察法、四歌赞法、八祈祷法、81种超荐亡灵法、81种镇邪法等。
从苯教为代表的古象雄文明对藏族文化的贡献是巨大的。从现在藏区看,苯教寺院和苯徒仍然数量不少。
2、藏传佛教:
藏传佛教,俗称“喇嘛教”。公元七世纪,佛教先后从中国的中原地区和尼泊尔传入当时的吐蕃,先是在王公贵族中间流传,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属于大乘佛教,与汉地所传并不相同。明显的有异于它的发源地印度以及他地所传之佛教。藏传佛教最有特点的是对地方政治、经济的参与而形成的“政教合一”制,众多教派以及活佛转世制度,显密兼修,尤重密宗的修持,可以说既有外来因素,又深受古老苯教的影响。
佛教最早传入藏土的时间,据史书记载是在吐蕃第28代王拉脱脱日年赞时,据说当时从天空降下佛经和金塔,藏族的佛教史家们便称此为“佛法之始”。公元七世纪时,赤尊、文成公主进藏,也带来了部分佛像和佛教经典。同期,吐弥桑布札师徒与印度阿黎古萨诺和婆罗门香嘎、克什来尔人达奴,汉和尚玛哈德娃才等翻译了《宝云经》、《宝箧经》、《宝集咒》、《月灯》、《百科拜悔经》等佛教经籍。译经的开始标志着佛教真正进入藏地。
其传播的过程分为“前宏期”(公元七至九世纪)和“后宏期”(公元十——二十世纪中叶)。在“后宏期”漫长的过程中,不断有印度和克什米尔地区的佛教高僧前往青藏高原传法。佛苯之间也展开了残酷而激烈的抵制和斗争。佛苯之争不仅仅是两种教或宗教理论之争,其中有两种不同性质的文化之争,也有深刻的政治斗争和政权斗争。在漫长的发展过程,形成了许多教派,主要有:宁玛派(俗称红教)、萨迦派(俗称花教)、噶举派(俗称白教)、格鲁派(俗称黄教)等。其中以十五世纪初宗喀巴大师对宗教进行改革后创立的格鲁派影响最大,以此为标志,藏传佛教体系全面形成。
2、莲花生和宗喀巴:
莲花生和宗喀巴是藏传佛教发展史上两位十分重要的人物,在藏传佛教的许多寺院里几乎都供有他们的塑像或画像。
莲花生的主要功绩:是翻译、传播密宗、化苯为佛。八世纪莲花生进藏后总结了以往佛教在藏地失败的经验,让佛教尽量地靠近藏地固有的原始宗教苯教,即所谓降妖除魔,将苯教的地方神祇收为佛教的护法神,如将“十二丹玛”收为佛教的护法神。这一措施使佛教立足藏地吐蕃的一条关健性的措施。莲花生得到了成功。使藏人对佛教不再怀敌视态度,他还接受了煨桑等苯教仪式。同时,他于766年协助建造了藏族历史上第一座寺院桑耶寺,在“虚空之中,作金刚步,加持地基”,并亲自为它主持了开院仪式。这在藏族佛教史上是卓有影响的里程碑式的事件。后来赛保且建俄巴隆寺,立藏传佛教第一个教派宁玛派,重修密宗教法,推崇莲花生,称祖师。在藏族长篇英雄史诗《格萨尔王传》中,他也作为重要角色出现。
宗喀巴(1357—1419年)原籍青海湟中。被后世尊称杰仁波且,被认为是文殊菩萨的化身,是世界驰名的佛学泰斗。不仅在藏区、在蒙古地区,汉区有他的金身,国外的一些藏传佛教寺庙中也有香烟在他脚下缭绕。如同佛祖释迦牟尼一样,宗喀巴也有十二事业。无论是塔尔寺的菩提树、大昭寺、哲蚌寺、色拉寺、甘丹寺,拉卡楞寺、扎什伦布寺,甚至北京的和雍宫里都可看到他头戴黄帽,安祥慈善。
宗喀巴一生勤奋,博大精深,曾学噶举派的“大手印法”、“那绕六法”,精通显宗密宗。写出了一批精到的理论著作,如《菩提道次第广论》、《密宗道次第广论》、《辩了不了义论》、《菩萨戒品释》、《中论广释》等,以中观正见破他人的异见邪说。他还研习了阿底峡的《菩提道炬论》等著作,这对他思想体系的形成,起了重要的决定性作用。同时他倡导严肃戒律,讲究修行次第。他摸索出了一套先显后密、显密双修的修习方法,使僧人接受了按部就班地学习显宗。
3、活佛转世制度
活佛转世是藏传佛教为解决教派首领法位传袭、财产继承等一系列现实问题所采取的一项特珠措施。最早采用活佛转世制度的是噶玛噶举派。以后藏传佛教其他教派也多效法,遂成为藏传佛教一独特的制度,延续至今。活佛藏语谓“朱古”,意为“应化身”。所谓活佛转世即是某位大德喇嘛在佛教教理和实践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证得菩萨地之后,便下凡救渡众生,这便是活佛,他在有情世界的不断显现,就是活佛转世。据有关资料,在世纪50年代末,藏区共有活佛4000多人,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不仅是藏区物质世界的统治者,也是精神世界的主宰者,处在整个社会的最高层。黄教(格鲁派)最大的活佛传承即达赖和班禅两系,正式的封号皆始于清代。上文已有说明。至今达赖已传十四世,班禅传十一世。按照惯例,达赖住拉萨布达拉宫,掌管全藏政教事务,班禅住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管理后藏、两者之下均设有完整的管理机构。各个层次的活佛,无论是在藏区的宗教生活中,还是在政治、经济生活中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民间信仰
藏区民间信仰的内容十分丰富;有众多的年神和山神、龙神(一种生活在地下的神)、赞神(住在天空中)还有家神、灶神和诸多的禁忌。
动物崇拜的类型在藏区也很多。比如牦牛、虎、羊、雄狮等,藏族人以狮来象征部落、民族的强悍、英雄、蒸蒸日上。
鬼魂和祖先崇拜在藏区中也较为普遍。在现在的葬仪中,有关鬼魂、祖先崇拜的现象不少。
图腾崇拜、灵物崇拜、在藏区现今仍然存在。推荐阅读;塔吉克族信仰什么教
藏族宗教信仰有什么
藏族早期信仰“本教”,藏语“本曲”,俗称黑教。本教经历三个发展阶段:①笃本,即“原始的本教”;②恰本,即“流传的本教”;③觉本,即“改信的本教”。从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信仰佛教,抑制本教以后,本教与佛教几经斗争,佛教终于占了上风,现在藏族大部分人信仰佛教。
藏传佛教藏语称“囊巴曲”,是中国佛教的一支,俗称喇嘛教。公元五世纪时传入吐蕃。公元978年以后,佛教在藏区分为许多教派。主要有宁玛派(意为旧派,俗称红教),萨迦派(意为灰土派,俗称花教),噶举派(意为教传派,俗称白教),噶当派(意为教诫)等。13世纪中叶,在元朝的扶植下,以萨迦派为主的藏传佛教上层喇嘛掌握西藏地方政权。开始形成政教合一的社会政治体制。
公元1409年,宗喀巴以噶当派教义为基础,创立格鲁派,“格鲁”意为“善规”。因格鲁派师徒皆戴黄色僧帽,俗称黄帽派或黄教。格鲁派戒律严格,要求僧人严守教规,不能结婚,修行必须先显后密,循序渐进,显宗必修完五部经论。每年定期举行传昭法会,僧人经过辩论和考试,可取得佛学学位。格鲁派在藏族地区发展很快,并逐次传到蒙古、土、裕固等族地区,还远播至不丹、锡金、尼泊尔、蒙古等地。作为藏传佛教最强大的一个教派,一直延续至今。
格鲁派活佛采取转世相承的办法。宗喀巴弟子转世活佛系统的一支被清顺治帝册封为“达赖喇嘛”,另一支被册封为“班禅额尔德尼”,至今仍是信仰藏传教的精神领袖。
藏传佛教是大乘佛教,显密俱备,尤重密宗。既主张通过实践明显教义的途径,达到修行的目的,更主张通过佛师秘密传授特殊的真言及仪式,达到除恶扬善修行成佛的目的。
藏族宗教信仰习俗
(一)宗教信仰习俗
苯教是藏区各地区、各部落原始信仰崇拜的基础上经过融合、加工而形成的一种较为定型的宗教。苯教将神录世界分为3层。地下界的神祗叫“鲁即常说的“龙”,泛指水中的动物,如鱼、蛙、蛇等精灵。认为鲁神居住在江河湖泊之中,掌管人类的疾病,朝拜鲁神居住的江湖或在其中淋浴,便可祛病强身。地上界的神祗叫“念”,住在大山岩洞之中,经常在山间游荡。认为念神主管自然灾害和瘟疫,对人威胁很大。天界的神祗叫“赞”,居住在天上,认为赞神是苯教神灵中地位最高的神,人间通过巫师与他们联系,便可祛病与避难。之外,家神、灶神、战神和命运之神也是藏族信仰的对象。
随着藏传佛教是在藏区的兴起、传播和发展,藏族开始信仰佛教,并形成与家庭生活密切联系的习俗。在藏区常常会看到信教群众成天手不闲(摇转经筒)、口不住(念六字真言)的现象,并视为生活常规。山南地区藏族群众的宗教信仰行为和活动很多,且因时、因地而有所不同。
1、供奉三宝
供奉三宝主要是供奉神佛。藏区人家无论殷实与否,都要供奉神佛,富裕之家设经堂,贫困之家也有简易的神合。经常内设置佛、菩萨像,框以神厨,前供酥油灯、鲜花果品等物,早晚顶礼膜拜。
2、佩戴“嘎乌”
嘎乌内装有神像,实际上是一个挪动的小神合,它适宜外出经商、游牧者使用。晚宿一地,搭好帐篷,先将嘎乌安放供养后,人畜才能饮食休息。
3、煨桑
煨桑是用松柏叶、坎巴花、糌粑面以得料点燃祭神。藏区群众的屋顶、帐篷前、寺庙、神殿、神山、神水等每处供神的地方,都设有煨桑炉。认为熏燃煨桑,香烟袅袅上升天际,就可以沟通神与人之间的信息。
4、挂经幡
经幡有五颜六色,上面印有佛像、经文和宗教符号,被看作是神佛的一种化身,任何人不得亵渎。
5、堆“玛尼”
堆玛尼即垒起一堆石头,上有佛像和“六字真言”的石片,堆顶插有经幡、挂有哈达。人们经过此处,必须下马步行,不能高声喧哗,不得做任何不敬的动作,并按顺时针方向绕堆1周或3周,边转边默念经文,然后在堆上放一块石头,以示敬佛神之意。
6、念经文
每日要念诵经文。最常见的是反复念诵“六字真言”,信教群众认为“六字真言”是一切佛经浓缩概括的结晶。
7、转经筒
经筒分大小两类,大的都安置在寺庙神殿周围的长廊通道上,人们一边行走,一边用手推动旋转;小的经筒则拿在手里,用手摇动。经筒内放有经文,外部刻有六字真言和宗教符号。认为转动一次经筒就等于将经书诵读一遍。
8、朝佛
信教群众均有去寺庙朝佛的习惯,特别是在宗教节日,每个寺庙或神殿前,人群往往络绎不绝,在佛像面前供酥油灯、放零花钱,口诵经文,祈求佛神保佑。
9、转经
转经活动一般分早晚两次进行,主要是转绕寺庙、神殿和佛塔。也有不少地方的群众,习惯转神山神水,也属于转经的范围,每当清晨或傍晚,一群群男女老少沿着路线,手摇经筒,口诵“六字真言”,神态庄严,疾步前进。坚持进行这一神圣的佛事活动,借此抒发对神佛的一片虔诚。
10、布施
布施是佛教修行“六度”之首,是佛发大慈大悲心的表现。群众的布施活动“上贡献下布施”是连在一起的,只不过是受献受施的对象不同。有条件的人家对寺庙僧众和贫苦群众均可下放布施,以积功德。
11、放生
放生有两种,即寺庙僧徒的放生和俗人的放生。寺庙僧徒放生,多以整个寺庙或扎仓的名义进行;俗人放生,多以家庭的名义进行。所放的祭牛、祭羊身挂彩色布条,让推荐阅读;土族信仰什么教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藏族人的婚俗文化是怎样的
☑ 藏族奇特的婚俗
☑ 服饰文化:藏族人为何只穿一只袖子?
☑ 要去西藏的人注意啦!藏族人的禁忌你知多少
☑ 藏族人吃猪肉吗?
☑ 藏族为什么不吃狗肉?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