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的特色文化有哪些,云南的特色文化是什么

运势阁 阅读:44 2023-01-31 13:31:24 评论:0

  在中华五千年的历史文化中,沉淀了许多优秀的文化,这些文化都是结合了生活习惯以及周围文化而成的,也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你知道云南的特色文化指的是什么吗?下面祥安阁就为你介绍有关云南特色文化的相关文章。

云南的特色文化是什么?

云南的特色文化是什么?

  彝族和白族

  彝族

  云南的彝族约有470.57万人,其中位于云南中部的楚雄彝族自治州和南部的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是云南境内彝族人口最为集中的地区。彝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崇虎、尚黑、敬火、爱武是彝族文化的几个鲜明特点。而彝族的十月太阳历,可与闻名于世的玛雅文明相媲美。

  彝族打歌——最受欢迎的全球民间舞蹈

  每逢收获、婚嫁或节庆,生活在云南的彝族,少则数十人,多则数百上千人,围着一堆堆熊熊的烈火,合着芦笙、短笛、月琴和树叶吹奏的音乐节拍,男女手拉手,围成圆圈,逆时针方向踏足而歌,通宵达旦。1986年,美国国际民间艺术组织曾把彝族”打歌“列为最受欢迎的”全球十大民间舞蹈“之一。

  白族

  白族,主要住在于云南西北部的大理白族自治州。现约有150.56万人。白族崇尚白色。除”三月街“、”绕三灵“、”火把节“及汉族的年节外,白族还普遍崇奉一村一方的保护神一”本主“,各地还有迎神赛会等等,难怪人们把白族文化称为一部存在于日常生活中的”民俗百科全书“。

  讲究礼仪的白族”三道茶“

  白族习惯喝烤茶。烤茶讲究茶具,俗语说:”酒盅要粗糙,茶盅要精巧。“献客的茶盅以洁白精巧的瓷杯为上品。白族茶礼分三道,俗称”三道茶“,即”头苦、二甜、三回味“。一道为纯烤茶,二道加核桃片、烧乳扇和红糖,三道是加蜂蜜和几粒花椒的蜂蜜花椒茶。”三道茶“是白族招待尊贵客人的饮品。

  

  哈尼族和壮族

  哈尼族

  哈尼族现约有人口142.5万人,主要聚居于滇南红河两岸的哀牢山区,是云南高原上典型的梯田稻作农耕民族。哈尼族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民族,他们依山就势,创造了令世界称奇的梯田文化。

  长街宴——哈尼村寨的”AA制“

  每当农历二月的”祭龙“,哈尼族称为”昂玛突“,哈尼族都要举行盛大的”街心酒宴“。届时,每个寨子的各家各户都将自家的饭桌抬到自己寨子的中心,排成犹如长蛇阵一般的宴席,全村男女老幼围坐这长长的宴席,互相请吃,互相祝福。长街宴具有数百年的历史,集中地体现出依托于梯田农业的哈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特色。

  壮族

  云南的壮族约有114.4万人,其中80%聚居于云南东南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壮族女子善纺织,编织的”壮锦“以色彩绚丽和图案精美闻名。壮族服饰,很能表现壮民族的审美特性。男子多穿自织青布对襟上衣,下着宽边大裤,以青蓝帕缠头;壮族女子的鞋、帽、胸兜等都用五色丝线绣上栩栩如生的花纹、鸟兽、人物、花卉等图案,色彩十分艳丽。

  花街与”红绳示爱“——壮族的婚姻

  壮家人说:”山歌是第一个媒人。“每年农历三月三日举行的歌会,来自方圆数十里内的青年男女涌向歌街,相互对歌,寻觅配偶。

  居住在云南河口一带的壮族青年还用连姻绳的方式,互相表达爱慕之情。举行婚礼这天,新郎到女方家迎亲,进门前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自己的”连姻绳“与挡在门口的桌子桌脚上新娘的”连姻绳“系在一起。以表示终身相爱、永不分离。

  

  傣族和苗族

  傣族

  傣族,现约有114.21万人,是古代来自福建、广东、广西一带”百越“族群的后裔。云南南部的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和西部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是傣族的主要聚居地。傣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贝叶经,堪称傣民族的百科全书;而泼水节、孔雀舞、竹楼、统裙,则向世人张扬着这个民族浪漫的情调……

  月光下的凤尾竹——从”串姑娘“到”拴线礼“

  傣族青年的恋爱自由,可以通过串姑娘为自己找到意中人。傣族青年相爱、定情以后,便由男方父母托媒人去女方家提亲,女方父母一般不会反对。

  傣族的婚礼主要仪式是”拴线“,傣语叫”树欢“,即把新郎新娘的两颗心拴在一起。让他们白头偕老,永不分离。”拴线“仪式一般在女方家的竹楼举行。

  苗族

  苗族,在云南约有104.35万人。主要分布于滇东、滇南地区。苗族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文化主要通过口耳相传。除了酷爱音乐外,苗族还擅长色彩工艺,他们的挑花、刺绣、蜡染声名远播。苗族女子爱戴银饰,银项圈、银手镯和银发夹……琳琅满目。因为苗族人深信:银,具有传奇的驱邪神力。

  芦笙——苗族的”铜管乐“

  苗族是一个热爱音乐的民族,他们酷爱跳芦笙舞。芦笙一般用6根长短不一的芦竹管插于木制的斗中而成。几乎每个寨子都有苗族管弦乐队,还有专供跳舞和吹奏的场所。每逢节日或婚丧大事,都要吹奏芦笙。在苗族的农闲季节或田间劳作的时间,你都可以听到那优美的芦笙调。入夜,小伙子们还为自己所爱的人吹奏小夜曲。

  

  回族和傈僳族

  回族

  回族,在云南约有64.32万人。分布于云南的大部分地区。回族信仰伊斯兰教,在回族聚居的村寨都有回族的清真寺。回族的节日多同宗教活动有密切的联系,主要的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等。

  清真寺——回族集会和宗教活动的场所

  清真寺是云南回族进行集会活动的主要场所,也是经济、文化的集中体现。云南的清真寺从布局上看有三个特点:一是分散;二是数量多;三是其规模与当地的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紧密相关。云南的旧式清真寺建筑,既保存了伊斯兰教的艺术风格,又有当地其他民族建筑的艺术风格,还带有浓厚的中国古建筑特点。

  傈僳族

  傈僳族约有60.98万人,主要聚居于云南西北部的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手不离弩弓,是傈僳族汉子勇武勤劳的写照。勤劳的傈僳妇女大多身穿麻布长裙,耳戴铜环串,头上以珊瑚为饰,胸前配有用玛瑙、海贝和银币串成的胸饰。

  感情深一口闷——傈僳族的”同心酒“

  傈僳族男女老少都有饮酒的习惯。在饮酒习俗中,最有趣的莫过于喝”同心酒“了。喝”同心酒“,即两人各用一只手,共端一碗酒,互相搂着脖子和肩膀,头碰头,两张嘴一同张口饮酒。一旦好客的傈僳族兄弟姐妹邀你同他喝”同心酒’时,那就意味着他对你充满了信任,并愿同你建立诚挚的友情。

  

  拉祜族和佤族

  拉祜族

  拉祜族约有44.76万人,主要聚居于云南澜沧拉祜族自治县。拉祜族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习俗全靠民间口耳相传,其创世史诗《牡帕密帕》,长达数千行,内容涉及拉祜族社会历史的方方面面,堪称拉诂族社会的“百科全书”。

  蕴含历史的拉祜族服饰

  至今在拉祜族女子的服饰中,还保留着北方游牧民族服饰的特点:女子喜欢缠1丈多长的头巾,最末一端长长地垂及腰际;穿开岔很高的长袍;衣领周围,岔子两边都镶有彩色几何纹的布块或布条,沿衣领及开襟还嵌上雪亮的银泡。

  佤族

  佤族是一个跨境民族,在中、缅、泰等国均有分布。中国的佤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南部的沧源和西盟等县,现约有38.3万余人。佤族崇拜水牛、虎豹、燕子等动物。

  甩发舞——佤族女性美的张扬

  甩发舞是佤族女子显示自己美丽和象征她们已经长大、成熟的舞蹈,纯属女性舞蹈。

  佤族女子以长发为美。甩发舞既可两人表演,又可集体舞蹈。对对舞伴手拉手转环,边唱边跳,无乐器伴奏。

  

  纳西族

  纳西族约有29.55万人。主要聚居于丽江纳西族自治县。纳西族古称“么些”,是古代生活在中国西北部的氐羌族群的后裔。纳西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民族。早在一千多年前,纳西族就创造了自己神秘的象形文字,而他们的音乐更使人想起13世纪忽必烈南征时那悠远的岁月……

  东巴文——世界上唯一沿用的象形文字

  东巴,是纳西族的宗教祭司。他们书写的经文所使用的文字被称为“东巴文”。这是一种似图画记事、交流的文字,亦称为“纳西象形文字”,目前,已发现的单字有一千多个。

  在古代尼罗河畔及中美洲创造的象形文字,早已被大沙漠或原始森林吞蚀的今天,纳西族社会的东巴们还在用东巴象形文字进行读写,难怪人们惊叹这是“世界上唯一活着的象形文字”。这也是中国古代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上的奇观。

  “走婚”——“母系王国”的婚俗

  居住在泸沽湖畔的纳西族支系——摩梭人,盛行着一种母系家庭的生活方式。

  以走访为特征的“阿夏”是摩梭人特有的一种婚姻形式。男女双方相爱或有了同居的意愿之后,每到夜晚,男到女家夜宿;次晨离开,再回到自己的母系大家庭里。

  摩梭人的婚姻关系结合自愿,解除自由,分手之后,男女双方都可以去结交新的阿夏。

  读过此篇文章的网友还读过:
  ☑ 有特色烧烤店名字大全有创意
  ☑ 有特色的烧烤店名分享
  ☑ 推荐有特色吸引人的烧烤店名
  ☑ 本命年的崇红文化
  ☑ 如何选择好看的YY频道名字?很有创意和特色
  ☑ 怎样起名才能让孩子名字蕴含古典文化

声明

本文来自网络或者会员投稿,只为了传播更多内容,不对真实性承担任何责任,如内容有侵权,请联系本站,请来信告知,我们第一时间删除!

发表评论
搜索
排行榜